佛说:“悠然,随心,随性,随缘。注定让一生改变的,只在百年后,那一朵花开的时间。” ——题记
当最后一个字也消失在页脚的时候,心头猛然涌现无尽的不舍。《一个人的朝圣》,像是一个长久的,纯白色的梦,让人沉醉。一直觉得,顺着别人的脚印走,很累。但我竟不知觉随着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,走了一路,叹了一路。
就算只是回想,心也一直在颤动。故事的主人公哈罗德,一个六十岁的老人,因为一封信,一封老友绝望的信,彻底改变了持续了四十多年的平静生活。老人身上近乎圣洁的善良,使他渐渐在心里塑起了一个坚定的信念。就是这个信念,让他仅凭一双脚,跨越了整个英格兰,没有任何装备。一切只为了让老友奎妮活下去。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,走路的朝圣方式,陪伴着她,安慰着自己,反思着人生。
许多人或许觉得,哈罗德是在用一颗伟大的心来救赎别人。这固然不可完全否认,但我觉得他更多其实只是想以自己微薄的力量,义无返顾的希望能够帮到(或者可以说是弥补)一个曾经的朋友。至于那些人的看法,我想他们就同哈罗德在路途上遇到的那些行行色色的人一样,他们说自己了解了哈罗德,并为之感动,有些人甚至选择与他一起走。可他们连他最为纯朴的灵魂都遗忘了,亦或许是从来就没有懂过。他们忽略了他的平凡。而哈罗德,大概也正因平凡而获得自然,自然得仿佛是为之而生。所以他能够让世界走进自己的心里,能感到“但觉苍茫世界我独行”。而这正是深陷世尘我们无法体会的。
不禁惭愧。自己很少能够单纯的去做一件事,何况一件如此艰难的事。太多束缚,太多贪恋,以至于我连自然都不配读懂。我没有那样简单执着的心。随在哈罗德坚定的影子后走着,一路风景,一路人生。我丢失的那么多,反思的那么多,学到了那么多。其中感触最大的,便是他那随心的灵魂,以及贯穿全书的坚定信念。自己呢?我常常连决定做一件事情的勇气都没有,那些艰难的第一步,我迈出的太少太少。总是为虚渺的黑暗所恐惧,从来没有看到过被包裹的光明的诱惑。
一个旅途的完结,像是看遍了一段人生。这样的路,谁不需要走?只是路上风景不同罢了。再有的区别便是,有些人走到最后,终是成为了他本该成为的那个人;而有些人,却在红尘中迷失,徘徊,最终消逝。而哈罗德,他没有挽救回老友,却看着她离开了。像是应了一句话:我们以为敌得过天意的无情,却不知道强大的是命运。可面对如此一位老人,却又觉得他是伸手摘星,虽未得星,却心纳美景,手不染污。
与哈罗德同行了一路,让人今生再无法忘怀。他会陪我,走完我的一生。
双沙中学 刘依芳 指导老师:江敏葵
双沙中学 刘依芳 指导老师:江敏葵
评语:作者从《一个人的朝圣》中获得诸多启迪,又将这种启迪娓娓述之笔端,饱含了对哈罗德的理解、钦佩,也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爱的回归、自我发现、日常生活的信念的认识。文章所揭示的主题给现如今浮躁的社会带来清新与明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