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东中学 初一9班 苏薇懿 指导老师:邱佩玉
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这篇文章,刊载在《山东青年》上,作者是美国的海伦•凯勒。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它,我一下子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。一口气读完之后,细细品味,不由感叹起来。
海伦•凯勒出生十九个月时,就因病双目失明。从此,她就一直在暗无天日的漫漫长夜中摸索着这个世界。长久的盲人生活使她倍感眼睛明亮的宝贵,她热爱我们这个美丽新鲜、充满生机的世界,却为不能用眼睛观察而又只能用手触摸感到万分遗憾。于是,她非常羡慕那些有一双明亮眼睛的人们:羡慕他们随心所欲地观察大自然的美景,羡慕能够用眼睛去洞察别人的内心世界。而那些视力正常的人对于人世间的美好却是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。由此她便得出了结论:“耳眼明亮的人看到的东西是很少的。”
海伦说:“只有聋子才看重自己的听力,也只有瞎子才珍惜眼睛明亮的宝贵,对于应经有的东西不以为然,对于没到手的东西极为乞求,这也许是人的共性。”如果再过三天你的眼睛就要瞎了,那么,在这三天里你会特别珍惜你的视力,你会好好看看你认为最珍贵的东西,以免当你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后悔悲哀。如果你三天之后就要死了,那么你能在这仅有的三天里做出什么多少事呢?
我和我周围的不少人,都不太珍惜自己的宝贵年华。每当一学期结束,我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时,总是近乎于惊奇地发现,我所得到的知识是那么少。一百多年也是个很长的时间了,可是每天除了那八、九个小时的上学时间,其余那么多的时间都在干些着什么?原来,我们都在荒废时间,挥霍青春!
如果这时候有位老师对我说:“抓紧时间,好好利用你的生命吧!”我也会不以为然的,尽管我们谁都知道自己总归要死的,但又认为死亡是很遥远的事情。我们这样年轻,死对于我们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。于是我们就为区区小事而奔波着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直到老死。
这样的做法,实际上等于看轻了自己的生命价值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,等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,才猛然醒悟,发出悲哀的叹息,岂不晚了么?失明了才知道眼睛的宝贵,就应该在明亮时好好利用它;垂老了才懂得生命的可爱,就应该在年轻时珍惜它。
朋友,假如把每天的生活都当再过三天就要死去那样去安排,情况会怎么样?那样我们每天都能以认真完成自己的功课,一分一秒都不浪费,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。这样的人生多有意义,多有价值!
朋友们,让我们像盲人一样珍惜视力那样珍惜自己的生命吧,趁着青春还在,让我们朝着梦想努力奋斗,顽强拼搏吧!
评语:文章脉络分明,层次感强,条理清淅有序。开头简洁得当,叙述自然生动。内容紧贴实际生活,真实的道出如今大量的中学生不懂得珍惜时间,挥霍青春的现象,令人深思。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,但却极为准确生动,情感丰富而真实,读来津津有味。结尾简炼,点明文章主旨,号召力强,实属画龙点晴之笔。